血檀或将面临灭绝!此时正是入手的最佳时机
一个珍贵树种突然间被炒热,这就是姆库拉(注释:Mukula——非洲地方语,即血檀),学名是Pterocarpus chrysothrix(注释:拉丁文意思是金毛紫檀,现已归于染料紫檀Pterocarpus tinctorius)。
这的确是一种珍贵的木材,因为这个树种的成熟期为90年。在短时期内,这种木材的大量出口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已经触发了很多不稳定的事件,如运输非法木材的车辆被扣押,相关新闻也占据了赞比亚主要媒体的头条。
血檀之所以处于灭绝的边缘是因为这是一种生长缓慢且木材品质很高的树种,因而受到了肆意的砍伐。血檀并不像松树(Pine——这里指引种的南洋杉等针叶材)、蒜楝木(Neem tree)、安哥拉紫檀(Mukwa——中国市场误导名:高棉花梨、红高棉)和古夷布提(Rosewood——赞比亚巴花)等树种,因为它具有很多优异的特点,并不为多数人所知。
长期以来,人们并不很关注林业方面的新闻,仅有的也就是木材工业和预防珍贵木材被偷运出境等等。曾几何时,国内最有价值的木材是姆夸(Mukwa,即安哥拉紫檀、高棉花梨),多数木材走私事件所涉及的也是这个树种。但是,很短的时间内,涉事主角就变成了姆库拉(Mukula,即血檀),由于国际市场的高需求,大多数地区的村民都在无节制的砍伐血檀,然后卖给经销商,后者再将这些木材作为农产品出口。
赞比亚1973年颁布的森林法第199节39号法令允许砍伐所有结果实的树木,即使位于水源保护地附近。“在如此宽松的法律下,当地人为获取木材甚至敢于砍伐濒危树种。”专家如是说。血檀树木在过去只有很少的交易量,但是面对目前突如其来巨大需求,政府也决定要重新立法,因为原先的显然已经不再适用。所以一个新的针对木材交易的许可法令需要提请出来并取代旧有的。根据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对于修订木材许可令的条件和颁布程序来看,天然森林和私有林的开发特许权对于颁发给私人、公司和团体组织的条件将包括公司本身的注册、与国家农业部门的合作证明以及个人领地所有权的注册证明和国家身份注册证明或赞比亚护照等证明。
外国投资者被要求必须拥有移民局的工作许可证明并遵守赞比亚发展部的规定证明。此外,劳工法和税务的相关要求也必须提供遵守的前提许可证明。赞比亚森林局是一个经费紧张的部门,这也是木材监管的一个瓶颈,所以很多血檀被不可持续性的砍伐。
**省的索利部族(Soli people)酋长姆潘沙(Chief Mpanshya)提请政府终止血檀贸易,因为这给他的领地上带来了很大的混乱,而他的多数民众并没有从中受益。但是经营卢萨卡布塞科木材合作市场(Timber Cooperative at Lusaka's Buseko market)的布佩·卡林贝(Bupe Kalimbe)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这项贸易有合法正规的公文支持,并且为很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森林专家卡普亚(Mwansa Kapeya)认为政府已经到了必须扭转这种形式的底线了——“我们必须保护Mukula(血檀)这个树种,必须要实现可持续经营,为了保护我们国家这个珍贵的物种,新闻记者们也是责无旁贷。”
由于人员缺乏,森林专家建议政府征调护林员,以此来减少非法伐木的现象,从而也能够保障政府的税收不至于因这些非法砍伐而持续大量流失。这些工作将在内阁讨论并实施,但是已经很紧迫,因为国家的宝贵资源正在大量流失,而在东部边境地区这种情况尤其严重。
自2014年以来,血檀木开始在中国市场畅销,究其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2013年6月新修订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开始实行,国内红木家具用量较多的进口黄檀属酸枝木类木材和需求并不旺盛的柿属乌木和条纹乌木类木材受到进一步的严格管制,家具厂逐步倾向于使用管制相对较松的紫檀属红木类木材,所以导致大果紫檀(缅甸花梨,老挝花梨,柬埔寨花梨)用量激增,并连带拉动其他紫檀属树种的需求量;
2)比较红木类的黄檀属、柿属和鸡翅木类木材,紫檀属木材本身就具有硬度相对低、易加工、易干燥、耐久性好、制成品稳定性高等众多优势,而且其中的花梨木类木材又具备色泽相对均匀柔和,价格相对实惠等特点,因而大受市场消费者欢迎,也驱使家具制造企业以之作为主要原材料购进;
3)血檀作为非洲出产的名贵紫檀属木材其实在国内市场已有多年的利用,但是一直知名度不高,却有着较高的密度,鲜艳的色泽(比大多数紫檀属木材都要红艳),依据现行《红木》国家标准(GB/T 18107-2000)里面的红木树种必备条件,此类木材毫无疑问的属于红木,一般都为花梨木类,个别甚至可以达到紫檀木类的等级,而价格还仍然十分的低廉,当前的木材商正是看中这一点开始做重点开发和推广。
目前,木材商进口回国的血檀原料还是大料为主,但是国内的消耗量远远大于原产地的生长量。相信不久之后,血檀也会升级为国标红木,到时候其市场价值会迎来大涨,所以此时,正是入手的好时机。
(文章和图片源于网络,给用户提供学习和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